找到相关内容189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八讲

    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毗钵舍为业。   十六、昏沉,就是心对所缘境已经不能保持了。比如看书,昏沉来了,就起障碍。眼睛迷迷瞪瞪看着,没一句话入到心里,心已经没有能力持住文字和意义了。或者吃得太多,打坐念咒的时候,念着念着就昏过去了,没有心力任持所缘,这种状况叫“昏沉”。   它的作用是能障碍轻安和毗钵舍。“轻安”指身心轻快、明利,“...

    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43213325744.html
  • 忏悔之义及罪净之理

    佛菩萨名号。如现在流行的念诵阿弥陀佛名号合观世音菩萨名号等。在《观无量寿佛经》中朔:“至心念一句佛号,可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以上所说六种方法之中,除胜解空性必须要通达毗钵舍胜观,至少要...他的所有债主都要来阻止。 同样,如果将要证得不还果,一切欲界的业都来障难,因为证不还果后,即不再受生欲界;如果将要证得无学位,一切色、无色业都来障难。 由此可见,对于学佛的人...

    曲世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4239183.html
  • 印度佛教瑜伽学之纲要

    若略说瑜伽道,当知多闻所摄,正法为境界,奢摩他毗钵舍为体,依止影像及依止事成就。如薄伽梵说:有五种法能摄一切瑜伽行者诸瑜伽地,谓持、任、明、镜及与转依。当知闻正法是持,所缘是任,止观是明,影像是镜,...

    如吉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5839496.html
  • 对治世间八法的方便

    烦恼造集的,更确切的说是由贪所集之善,这些是善非是罪。又下士道中,希求获得欲界天人圆满者,积集布施持戒等福德,希求获得色界与无色界圆满者修奢摩他,毗钵舍与止观双运三摩地等,这些虽然是由烦恼与世间八法作...

    帕绷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5643238.html
  • 金刚禅定的修止与修观,以及“止观双运”

    相应的形式,使“身口意”构成的自力与“咒印观”构成的佛力相应,“摄于三密瑜伽旨趣,直入三昧(奢摩他,止),点开心要,得定开慧(毗钵舍,观),能除一切恶,能断一切烦恼,能明一切见惑,能得无量智慧,以至...缺一不可。《修次第论》说:“若时多修毗钵舍(观),智慧增上,由奢摩他(止)力微劣故,如风中烛令心动摇,不能明了见真实义,故尔时当修正奢摩他。若奢摩他势力增上,如睡眠人不能明了见真实义,故尔时当修智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3644204.html
  • 这样的一位长老──侧写妙境老和尚

    掌握道次第,进一步修奢摩他、毗钵舍调伏三毒烦恼、契入第一义谛,使令汉传大乘佛教更加庄严、更加殊胜!  西元二○○三年四月,他老人家安详自在地走了;羽翅未丰、双足未稳的我们,不能不有顿失依怙的茫然与...大乘论讲记》,封面上有‘范台农存书’的毛笔字,印老法师手上也没有存书,还透过真华长老,要求影印一份〈序言〉回去。”妙老法师对此津津乐道。  妙老回忆:“时候是穷,很穷的,想要一部藏经,但是请不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644337.html
  • 《解深密经》简介

    ,用显了相转正法轮,是真了义。(6)〈分别瑜伽品〉:说明修瑜伽行中奢摩他(止)、毗钵舍(观)的义相,显示唯识止观的妙行,证明诸法唯识所变,而分别其定慧行相。(7)〈地波罗蜜多品〉:叙说菩萨十地乃至第...中(424~453),中印度·求跋陀罗在润州江宁县东安寺译,名《相续解脱经》,一卷,只有最后两品。(2)元魏·延昌三年(514),北印度·菩提流支在洛阳少林寺译,名《深密解脱经》,五卷,开为十一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947190.html
  • 佛教解脱学与世间一元论的区别

    上缘的特胜)。同时,期望通过单纯定境的神秘体验(可能导致迷执、爱取而成为苦的因缘)或外力获得解脱也只是某些外道的梦想。从解脱的根本上,佛陀更倡导毗钵舍(观),注重自主的禅修。  ......当然,就...尤其是慧解脱)予以阐明。这些规律的内涵:人类的身心烦恼之苦及其解脱,在不同的社会时代都是相似的。因应现代文化的背景,运用善巧精当的表达、平实简捷的切入方式,现代人实证道果也是可能的。南传的解脱道普及...

    maharest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947305.html
  • 佛陀观及修行道果教说的澄清讨论

    反客为主,以讹传讹的颠倒由来已久。  而后世北传表述发挥的毗钵舍方法也由于混入先见模式体认以及创构了内观对象/概念从而不自觉地偏离了原始佛教特质的没有形而上学隐含预设的、经验现证如实知见的有效正因...佛陀观及修行道果教说的澄清讨论  觉伟居士(Maharest)  一、佛陀无所不知吗?  中阿含经(巴利文No.76)中阿难尊者嘲笑过那些自称无所不知的人们。正命师Gosala、耆教的大雄等都被...

    觉伟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447503.html
  • 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题

    必由空无我慧为方便。这观慧,或名正见,或名正观,或名正思惟,或名毗钵舍,或名般若。从有漏的闻思修慧,引发能所不二的般若,才能离烦恼而得解脱。解脱道的观慧,唯一是空无我慧,所以说:“离三解脱门,无道无...愚的乱相、乱识所得,必须离戏论的虚诳妄取相,就非“空无所得”不可。所以,经论所说的实相,每侧重于如实空性、无性。要见性相、空有无碍的如实相,请先透此“都无所得”一关 迷悟的关键所在。  实相─约...

    释印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2150188.html